当前位置:首页 > 德明古镇 > 正文内容

276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翠屏楼”篇

lxf10272年前 (2023-02-27)德明古镇907

20230222113542167703694274782[1].png

翠屏楼因元曲词句而名之,语自贯云石《双调•寿阳曲•担春盛》:“鱼吹浪,雁落沙,倚吴山翠屏高挂。看江潮鼓声千万家,卷朱帘玉人如画。”

翠屏楼前许心愿,棒打鸳鸯不离散。说起“翠屏楼前许心愿”,这里还有一段故事。传说,贯云石有次去翠屏楼作客,恰巧这天是立春。翠屏楼里的歌姬屏儿姑娘,十分崇拜贯云石的才华。屏儿姑娘现场请他写一支小令,并要求把“金木水火土”五字嵌在句首,同时把贯云石的号“芦花道人”中的“芦花”和“翠屏楼”里的“翠屏”融入其中。

贯云石眼望屏儿姑娘柔情依依,几经沉吟,灵感突发,随即写道:“金衩影摇春燕斜,木杪悄生春叶,水塘里始动春波,火候恰是暮春初热,土牛载小小笛童,吹彻春到也。”屏儿姑娘拍手称绝,又期盼地说:“相公好笔法,此曲后面的高潮可有乎?”贯云石笑曰:“翠屏楼前立誓赌,棒打佳偶不弃乎。采得芦花不染尘,翠屏心属暖满身,青绫莫为鸳鸯妒,欸乃声中撞小鹿。”屏儿姑娘听后,一张俏脸涨得通红,真真心如所愿。

20230221101735167694585588898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29780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83110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59164.jpg

20230221101735167694585526701[1].png


相关文章

9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自然”篇

9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自然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德明古镇!此处的“自然”景观,来自于王国维的元杂剧中的“自然”理论,与日本能乐(yue,四声)追求“幽玄”之美相比,元杂剧显示出的是一种开放的、面向社会的、具有市民气息的特征,这...

9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珠玉楼”篇+图

9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珠玉楼”篇+图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珠玉楼!珠玉,比喻美好的诗文或者丰姿俊秀的人。郑光祖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作家,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其创作风格以文采见长,明初朱权评其作为“九天珠玉”...

101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露华阁”篇

101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露华阁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露华阁”。“露华”一词,来自乔吉的《双调·水仙子·重观瀑布》:露华凉人怯衣单。似白虹饮涧,玉龙下山,晴雪飞滩。此曲恰当渲染了瀑布壮丽的同时,亦使景物与人的情怀相得益彰,读之引人...

113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玉堂阁”篇

113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玉堂阁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玉堂阁!“玉堂”一词,来自珠帘秀写给卢挚的《双调·寿阳曲》:山无数,烟万缕,憔悴煞玉堂人物。宋太宗曾赐匾额“玉堂之属”给翰林院,著名文学家卢挚曾任翰林院学士,故被人称作“玉堂人物...

118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和卿楼”篇

118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和卿楼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和卿楼!王和卿,散曲家。大名,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大名人,生卒年字号不详。《录鬼簿》称其为“前辈名公”。王和卿的散曲作品现存小令二十多首,套数一套,以及两套残套。他与关汉卿是同时...

123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中吕楼”篇

123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中吕楼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中吕楼!“中吕”一词,来自元杂剧的联套形式——“中吕”。在常见的元杂剧套曲形式中,大多为第一折用仙吕,第二折用南吕,第三折用中吕,第四折用双调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