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掬月台”篇
“掬月”二字,最早取自唐代于良史《春山夜月》“掬水月在手,弄花香满衣”。因其诗意阑珊,后世亦喻男子珍视其钟情女子,对她爱煞至极,有轻轻以手捧之情味。
元代末年,散曲家张鸣善任淮东道吏时,路遇一美貌女子,对其喜爱不已,却闻香而不寻,故在散曲《中吕•普天乐•遇美》中记之:“柳眉颦翡翠弯,杏脸腻胭脂晕。款步香尘双鸳印,立东风一片巫云。淹的转身,嘻的喑哑,参的销魂。”因张鸣善未能掬水月在手,只得将尘缘眷念深深掩藏。至后稍稍慨叹,“洛阳花,梁国月。好花须买,皓月须赊”。
好友夏庭芝闻之,揣摩其情思,遂以上联“掬月江心辉入抱”求张鸣善应对,张鸣善略作沉吟,脱口而出“揽霞峰顶彩盈眸”。夏庭芝不解,张鸣善释曰:掬月水在手,似掌上之明珠,可远观不可近玩焉。更如彩凤刷羽,一颦一笑,明眸可视,伸手可掬,却要偏偏跳出俗念,驻足于“掬月台”,念其倾心之美。虽无入抱送怀,却堪比当空清辉更多。如此,方可至“揽霞峰顶彩盈眸”的境界。
后世有通其心曲者,遂建“掬月台”,记述这一段文坛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