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德明古镇 > 正文内容

30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掬月台”篇

lxf10272年前 (2023-02-28)德明古镇1117

20230222113542167703694274782[1].png

“掬月”二字,最早取自唐代于良史《春山夜月》“掬水月在手,弄花香满衣”。因其诗意阑珊,后世亦喻男子珍视其钟情女子,对她爱煞至极,有轻轻以手捧之情味。

元代末年,散曲家张鸣善任淮东道吏时,路遇一美貌女子,对其喜爱不已,却闻香而不寻,故在散曲《中吕•普天乐•遇美》中记之:“柳眉颦翡翠弯,杏脸腻胭脂晕。款步香尘双鸳印,立东风一片巫云。淹的转身,嘻的喑哑,参的销魂。”因张鸣善未能掬水月在手,只得将尘缘眷念深深掩藏。至后稍稍慨叹,“洛阳花,梁国月。好花须买,皓月须赊”。

好友夏庭芝闻之,揣摩其情思,遂以上联“掬月江心辉入抱”求张鸣善应对,张鸣善略作沉吟,脱口而出“揽霞峰顶彩盈眸”。夏庭芝不解,张鸣善释曰:掬月水在手,似掌上之明珠,可远观不可近玩焉。更如彩凤刷羽,一颦一笑,明眸可视,伸手可掬,却要偏偏跳出俗念,驻足于“掬月台”,念其倾心之美。虽无入抱送怀,却堪比当空清辉更多。如此,方可至“揽霞峰顶彩盈眸”的境界。

后世有通其心曲者,遂建“掬月台”,记述这一段文坛佳话。

20230221101735167694585588898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29780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83110.jpg

20230221101734167694585459164.jpg

20230221101735167694585526701[1].png


相关文章

53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幽玄”篇

53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幽玄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德明古镇!此处的“幽玄”景观概念最早源自于日本,世阿(e,一声)弥在他的《风姿花传》中将“幽玄”理论应用到能乐(yue,四声)中,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。因此,“幽玄”成了日...

95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秋香院”篇

95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秋香院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秋香院”。“秋香”一词出自张可久的《中吕·迎仙客·秋夜》:雨乍晴,月笼明,秋香院落砧杵鸣。此曲写因秋夜捣衣声而引发的离愁,将捣衣声与"愁人"、"离...

99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东篱舍”篇

99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东篱舍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东篱舍”。“东篱”一词,出自马致远的《双调·清江引·野兴》:东篱本是风月主,晚节园林趣。作词人马致远在半世飘泊之后厌倦了世事,遂生退隐之心。这支曲子即是表现他隐居乡村的村野逸情...

10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清风榭”篇

100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清风榭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清风榭”。“清风榭”一词,来自张可久的《南吕·一枝花·夏景》:纳清风台榭开怀,傍流水亭轩赏心。这首作品以景状物,刻意于炼字断句,描绘了夏季时分在清风绿水的环境中度假的休闲场景。...

10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翠屏楼”篇

102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翠屏楼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“翠屏楼”。“翠屏”一词,来自贯云石的《双调·寿阳曲·担春盛》:鱼吹浪,雁落沙,倚吴山翠屏高挂。对于元朝时代盛及一时的海盐腔的发展,贯云石曾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...

104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阳春楼”篇

104【聆听】古镇风情随身听之“阳春楼”篇

德明古镇你好,欢迎来到阳春楼!“阳春楼”一词,来自曲牌名“阳春楼”,在元曲中也称作“喜春来”。《太平乐府》中属于“中吕宫”,《太和正音谱》中属于“正宫”。其代表作有,张弘范的《喜春来·金装宝剑藏龙口》...